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程度不一的自卑感這一種自卑感通過比較而來然而它卻是成長的動力認識到自卑然後加以超越作家廖玉蕙在取藥的小窗口》一文中生動地描述了她青少年時看病領藥的屈辱當然從爾後的歷程來看並沒有形成情結她是超越了自卑感可能成了上進的動力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盛是著名的鄉土作家擅長寫台灣光復後農村的生活百態除此之外作者在大學畢業後就在台北任職70年代起隨著台灣經濟起飛,作者在台北這一五光十色的大都會中當然不會無感,他的散文也有幾篇是寫經濟起飛後北上的鄉下人的處境或者心態上的變化。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城《樹王》是《棋王樹王孩子王》三篇中的一篇,背景是文革時期,寫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知青,參與農場燒山墾殖計畫的見聞。文中的我是旁觀者,知青李立和退役老兵蕭疙瘩才是主角,也是對照組。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讀小說通常把他當成藝術品細細地品味或者當成論述看它要呈現的思想脈絡心情總是很平靜但讀陳映真的小說很不同記得十餘年前讀《山路》一邊讀一邊啜泣,生怕被辦公室的其他老師看到,這是傷痛自己生命輕拋,在巨大人格之前的悔痛、內心污濁情感的滌洗吧。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清文短篇小說中就以《最後的紳士》這一篇最令人有感,那是對一段消逝的年代的哀悼,文中穿白西裝白皮鞋拄著拐杖的老紳士,有太多的感懷,基本上那是對美好生活的破壞、優雅教養淪喪的感懷。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喬的《告密者》是1986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告密者》這一篇寫威權時代一個向當局告密的人,嚴重地扭曲了自己人格,經歷那段歷史的人多少能體會體制下人性的摧毀。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石濤《紅鞋子一書,寫的是台南兒女的共同記憶,小說背景是二戰前後,以日治時代居多,小說中的敘述是第一人稱的我_簡阿淘,不少內容是作者的親身經驗。小說中的「我」,是沒落的地主階級,透過他的視野,反思了當時知識份子如何看待所生活的台灣及其與世界的關連。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青矗《龜爬壁與水崩山》寫作背景大約是民國六十年前後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龜爬壁」是說工人賺錢之慢,而「水崩山」指的是資本家累積財富的迅速。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馮青《殘忍》一文,三十年過去了,殘忍依舊,正規學校對資優學生的壓迫仍未稍緩和,雖然學校看似開放許多,但擋住學生適才適性發展的大山仍在眼前,較顯著的是變動不大的課程及升學壓力。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列是白色恐怖受難者,《無怨》一文是獄中的回憶,寫肉體禁錮者心靈的掙扎、追尋與安頓,能無怨真是難能可貴。一般人肉體雖未被禁錮,但在現實上受到種種限制、不能奮飛的人,可以從這裡得到些靈感。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