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明星的禁區     

上世紀40年代末五0年初麥卡錫主義的陰影,讓大多數好萊塢明星不敢挑戰美國政府的權威,以免影響明星個人的職業生涯,所以二戰之後的明星公益代言如伊麗莎白泰勒支持戒毒,奧黛麗赫本投身救援非洲饑餓兒童,基本上都是軟議題。例外的是,60年代鮑伯狄倫聲援民權運動及反戰抗議,70年代珍芳達赴越南河內反對美國參戰,此後只有在入侵伊拉克時才明顯地看到好萊塢明星和美國政府唱反調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根廷與新自由主義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頭落空的十二年國教──被漠視的平等有品質的教學內容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親的教誨,父親的背影

教科書是統治者的意識形態的反映,但這種反映常常滯後,也就是意識形態在轉彎時,教科書一時間還反應不過來,因而年輕學子常常是捧著無用之物,把它當聖物在膜拜。教科書中的女性形象即是如此,當整個社會致力於男女平權時,教科書總是在扯後腿,不知道編教科書的學者是偷懶還是無知?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馬庫色對壓迫性勞動的看法

現代人瘋狂地投入工作,如果是非志願的,在勞動過程中及勞動的成果都和自己的心血分離開來,這是勞動的異化;但更多的是自動地為了追求更高的「成就」而搞得每一天精疲力盡,結果還是和作為一個人的本能背道而馳。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屠格涅夫《羅亭》

        《羅亭》是屠格涅夫1856年發表的小說,羅亭是1830-1840年代俄羅斯典型的知識份子的縮影。羅亭後來又有「多餘的人」的稱呼,因為他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根本地缺乏行動力,而在一個最需要人們行動的時代,這種人當然成為所謂「多餘的人」。「多餘的人」這一主題曾是多位舊俄小說家的素材,也深深地影響了中國2030年代的小說家如魯迅、巴金、郁達夫等人。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人怎麼看《蟹工船》?

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像希臘災難預言家卡珊德拉預告著資本主義的發展,1929年問世,剛好預告了長達十年的世界大蕭條;2008年《蟹工船》在日本大復活,則是和資本主義陷入第二次蕭條同步。單是08年《蟹工船》在日本的銷售就超過60萬冊,漫話、電影、舞台劇也紛紛出籠,在一段時間主流媒體如報紙、電視也高頻率地報導《蟹工船》小說及其所帶來的現代意義。大致上這一本在先前被視為嚴肅小說,每年平均銷售約5千冊,現在一下子復活了過來,這固然和媒體的推波助瀾有關,但根本地,《蟹工船》所描述的惡劣勞動情境,在現代日本以新的形式再現,這之間驚人的相似性正是小說風靡的主因。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映真「山路」的顛覆力量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不是那麼輕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