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美國人權神話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烏克蘭變局  軍火商嗅到錢味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寡頭政治的真相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式運動的軍事風             

運動比賽令球迷沉溺、分心,是單調無聊工作之後的補償。古羅馬以「麵包與競技」來收買人心,在電影《神鬼戰士》中,兩個參議員的對話說就提到,民眾免費看競技,就是要讓他們分心,要他們別把怒氣出在統治者身上。現在的羅馬競技場並不只是斷垣殘壁,在現代以更炫麗的各種運動復活,觀眾的滿足感則是古今如一。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萊塢明星的禁區     

上世紀40年代末五0年初麥卡錫主義的陰影,讓大多數好萊塢明星不敢挑戰美國政府的權威,以免影響明星個人的職業生涯,所以二戰之後的明星公益代言如伊麗莎白泰勒支持戒毒,奧黛麗赫本投身救援非洲饑餓兒童,基本上都是軟議題。例外的是,60年代鮑伯狄倫聲援民權運動及反戰抗議,70年代珍芳達赴越南河內反對美國參戰,此後只有在入侵伊拉克時才明顯地看到好萊塢明星和美國政府唱反調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根廷與新自由主義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頭落空的十二年國教──被漠視的平等有品質的教學內容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親的教誨,父親的背影

教科書是統治者的意識形態的反映,但這種反映常常滯後,也就是意識形態在轉彎時,教科書一時間還反應不過來,因而年輕學子常常是捧著無用之物,把它當聖物在膜拜。教科書中的女性形象即是如此,當整個社會致力於男女平權時,教科書總是在扯後腿,不知道編教科書的學者是偷懶還是無知?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馬庫色對壓迫性勞動的看法

現代人瘋狂地投入工作,如果是非志願的,在勞動過程中及勞動的成果都和自己的心血分離開來,這是勞動的異化;但更多的是自動地為了追求更高的「成就」而搞得每一天精疲力盡,結果還是和作為一個人的本能背道而馳。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屠格涅夫《羅亭》

        《羅亭》是屠格涅夫1856年發表的小說,羅亭是1830-1840年代俄羅斯典型的知識份子的縮影。羅亭後來又有「多餘的人」的稱呼,因為他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根本地缺乏行動力,而在一個最需要人們行動的時代,這種人當然成為所謂「多餘的人」。「多餘的人」這一主題曾是多位舊俄小說家的素材,也深深地影響了中國2030年代的小說家如魯迅、巴金、郁達夫等人。

文章標籤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