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點心
填飽肚皮,普羅大眾不必再為食物煩憂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事,即使在先進的歐美國家也是在二戰之後食物生產才充裕起來;二戰前的大蕭條,要取得食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蕭條期間一張憂傷的美國婦女照片很經典地呈現了食物匱乏期的慘況。
過去日本的缺糧為世人所熟知,如電影《楢山節考》中所述,日本缺糧將老人家揹至山上,令其自生自滅。膾炙人口的連續劇《阿信》,劇中阿信的兄長對父母在他家吃飯表現了極大的厭惡,也說明了過去日本吃一口白飯可不是易事。
中國大陸在1958-1961年發生所謂的三年饑荒,這一段歷史老一輩恐怕很難忘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他的寫作動力來自食欲,在過去極端缺乏食物的情況下,對食物的渴望自然成為很好的小說素材。
過去能有豪奢飲食的當然只有統治的貴族階級,帝王固不論,權貴也競相在飲食上表現奢華,他們搜羅最珍奇的食物,如所謂的八珍,即使沒有八珍,也是最奢華的宴飲。如《紅樓夢》中的食物有186種,單是粥品就有十來種,讓人嘆為觀止,即使現在的廚師有意仿作,也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無法還原原味。
紅樓夢的主人公是顯赫貴族,當然會有這樣的排場,而另一名著《金瓶梅》中新興的資本家西門慶的宴飲比起現代的宴飲還豪邁。《金瓶梅》中對「性」的描寫遠不及對飲食描寫,據估計作者筆下的飲食行業有二十多種,列舉的食品有2百多
種,西門慶宴客一擲千金,雖充滿市井味,但也充份反映了晚明商人新貴對飲食鋪張浪費的一面。
高級貴族(賈府)與頂層中產階級(西門慶)的豪奢,在庶民看來大約也會發出像劉姥姥那樣的讚嘆。往下再看,如果朝代承平日久,官僚也會有不錯的享受,例如司馬光寫當時的士大夫之家宴客,果肴來自遠方珍異,食物種類繁多,這樣的宴客規格司馬光很不能接受,認為這是奢靡的社會風氣,必須加以導正才是。
司馬光是浸淫在儒家傳統的讀書人,儒家講的是愛物惜物,節儉是最高的美德,當然會憂心當代的不良風氣。不過,司馬光如果能看到賈府或西門慶無節制的飲食,恐怕司馬光文章的字眼會變得很激動,不可能還是那麼的平和。
台灣的情況如何呢?戰後台灣正走由儉入奢的道路,現在很可能已接近頂峰或者說正在頂峰上。我們的餐飲事業鼎盛,民眾有35%的比例每週外食超過三天,一年浪費的食物達2400億,單單浪費的食物堆起來就是101大樓的好幾棟。
在30年前台灣經濟起飛不久之際,浪費之風,就讓很多人看不下去,更不用說現在高度整合入資本主義體系後結構性的浪費。小說家鄭清文1973年的短篇小說《雷公點心》即是這樣的聲音。小說大意:天送嬸是一位長期居住在鄉下的婦女,兒子在都市裡開了一家餐廳,她最看不慣客人常剩下一大堆食物不帶走,兒子不要她去撿剩餘食物,有一次還因撿起一尾龍蝦,和兒子發生衝突。
「雷公點心」是天送嬸在兒子小時候做錯事時常掛在嘴邊的話,是責備也是疼惜,這句話本來是用在糟蹋食物上,天送嬸把它的範圍加以擴大。現在看到餐廳對食物的浪費,很自然地就拿出這句話來送給兒子。
早期古意的台灣人認為糟蹋食物會遭到天打雷劈,被雷公當點心吃掉,這種情懷早已無影無蹤。20、30年前台灣鄉下建醮時家家戶戶擺出流水席,食客會讓交通阻塞,現在仍有建醮活動,但宴客的比例已大幅下降,原因很簡單,民眾要吃大餐的機會皆是。過度購買、過度食用是台灣社會常見的情況,個人或家庭的浪費即有此產生。但在看不到的一端,浪費更驚人,如產銷失衡、規格化標準使得可用食物產生了極大的耗損。
餐飲文化成了主流,甚至有了飲食人類學、社會學、文學等等的書寫,但越是精緻的餐廳文化越是浪費,香港知名評論家梁文道在一篇文章寫道:「在冷廚裡每天有成箱的沙拉葉苗,我(學徒)必須一片片摘除嫩莖,稍有壓痕或缺角即丟掉,小黃瓜絕不用到中間有籽的部位,青椒紅椒不止去籽去莖,還要去皮去彎勾,因為這樣切出來的細條才會長短厚薄一致。」看來為了製作出吸睛的菜肴,餐廳是不會管是否浪費食材的問題。
中國大陸大都市的食物浪費可能超過台灣,食物浪費被上綱至一種犯罪,甚至有立法減少浪費之議。在物質匱乏年代,的確,浪費食物可能被視為犯罪,例如但丁《神曲》最嚴重的七宗罪,把浪費食物列為第二位。但個人或團體的浪費一眼就可了然,最大的浪費其實是來自不易看見的體制結構性的浪費,如非在地食物的浪費。
天下雜誌說要減少食物浪費的方法是,「吃在地,選當季,不浪費」,前兩項是食物在地化的課題,偏偏在地化剛好和台灣的飲食趨勢背道而馳。現在我門進口的小麥已經和生產的稻米相差無幾,進口食物的浪費,看不到源頭,從生產到飄洋過海到台灣不知道有多少的浪費?台灣糧食自給率從過去的100%下降至民國100年的33.5%,稻米人均年消費由過去的100多公斤下降至現在的48公斤,飲食過度西化的結果,即使你在生活上不輕易浪費,但從國外生產端到國內的消費端,這中間成了浪費的最大根源,如果不能理解這個關鍵,而只是關心個人舌尖是否浪費,可以說是見樹不見林。
不想當雷公點心,不只要看眼前的食物,還要看食物的來源,這實在有點難,你找遍大街小巷恐怕很難找到中式早餐,即使是中式早餐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在地內容?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