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郁永河

 

宋澤萊將郁永河置於傳奇時代文學,這也是三百年文學史的首篇,當中有不少犀利的見解。對於裨海紀遊》一書對早期台灣刻板式的印象及醜化,作者有概括的說明

 

郁永河所持的是大清帝國保守的意識形態,稱鄭經為丸褲子」無遠略」 ,完全沒有漢人的亡國之痛。原住民則說吃就吃,說走就走,完全不注意季節的變化。還以漢人的纏足來嘲笑原住民的天然足。介紹台灣物產時也都認為同樣的物產大陸比較優秀。這顯然是中原沙文主義在作祟。偶而也會強調台灣的富庶,所以大陸人成群結隊到台灣來。(59)

 

有了這些很不精確的觀察,並不能否認他所見到的早期台灣的可能面貌,當然這當中仍有極大的誇大或有不實之處。幾個裨海紀遊》精采章節作者宋澤萊提出了他的獨到見解

 

1.過黑水溝這一段,郁永河寫錯了兩個地方,一是西黑水溝應是南向北流,另一是黑水溝沒有紅黑間道蛇及兩頭蛇」(48)

這樣的蛇類在爾後三百多年從沒有人提過,看來像是郁永河為了渲染他的壯行所添加之物,一個第一次的見聞者還須靠其它佐證,才能證明為真。

 

2.北投採硫這一段,郁永河說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余身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之耳。」宋澤萊認為這樣的說法很不妥當,站立的地方是鍋蓋,不會塌陷下去,是靠硫磺氣撐起來,作者說這樣的講法他絕不相信。(55)

北投採硫記列入高中教科書,這一段對高中老師來說很可能就是輕輕帶過,很少會去懷疑,如果宋澤萊來上這一課,搭配他對裨海紀遊》整體的貫通應該是相當扎實、精采。

 

總結採硫過程,郁永河用了許多譬喻和誇飾修辭,雨至室中如洪流」、腹蛇癭項者,有時鼾聲如牛」、小蛇逐人,急如飛矢」、夜半猿啼,如鬼哭聲」這些譬喻,宋澤萊認為台灣那有大蛇能吞鹿,能發出牛叫聲的。作者認為這樣的誇飾修辭會比較有吸引力,藝術價質較高,但會讓人懷疑它的報導價值。(57)

 

宋澤萊說上面幾個修辭都很誇張,濫用修辭結果就是讓讀者陷入疑惑之中。我認為過度不實當然不可取,不過總的來說上述所提到的幾個修辭,除了蛇如牛聲外其他用的都相當傳神,譬喻不妨誇大,取其神似,而不是形式,當然這個神似總不能脫離現實太遠,讓譬喻和譬喻對象完全連結不起來。李白詩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下九天」,完全超現實,但可以想像,所以這樣的譬喻詩意更加綿長。。

 

文章標籤
台灣文ㄒㄩㄝ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eyi 的頭像
yeyi

葉沂的部落格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