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第三部《插天山之歌》的背景是日治末期,寫留日青年陸志驤返台後即一路逃亡的過程。他在深山認識奔妹,結婚生子,在這一歷程中,陸志驤改變了自己,使自己能在險惡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這也象徵了台人最終能在一切高壓的統治下,將整個生命做最大的發揮。
志驤參加秘密抗日團體,準備返台,他所搭乘的船舶在海上被魚雷擊沉,在怒濤中他緊抓著一塊木板,倖免於難,而同船的兩個同志則遇難了。在船沉當中,有一個熟悉面孔望著他,這就是桂木警部,桂木說,你可別死了,不然我就無法交差了。這個桂木從東京一直追緝志驤,即使志驤逃到深山,桂目也不放過。
志驤漂流到了北海岸富貴角,被一老漁夫救起,漁夫照顧他數天後,志驤準備回桃園老家。行前託老漁夫到淡水幫他換日本銀行券,志驤不好自己出面。回到家後,志驤把回台的原因向父親稟告,父親誇讚他,鼓勵他要他勇敢地負起這偉大的使命。在家知道日本警察已來過數次,顯然地家裡待不下的,必須先逃往安全的地方。
在往綱雲叔公家的途中,志驤朝著聳立在眼前的插天山走去,一邊想到,如今只有向前了,在遇到困難時總會想起「與其愛柔弱的友人,不如愛堅強的敵人」這一句話,想到這裡竟也寬心了不少。
志驤在蜿蜒的山路行走數小時,經過角板山、大茶廠,才底達八角寮。這裡是一戶山中的農家,志驤見過叔公,叔公耳聾,志驤在叔公的耳邊說,日本仔要抓我,所以我才逃來。叔公很讚許志驤的抗日行為,說道,你的仁勇叔公太日本人聽到他的名字都要害怕,曾率三千義軍在十八尖山和日軍決戰…..
陸家抗日的事跡,志驤知道的不多,聽了後很感動,他想,我如今不能有什麼做為了,真是愧對仁勇叔公太之靈。他把參加東京秘密抗日組織的經過,及回台從事活動的真相都告訴叔公,並表示以現今而言已無能為力,只能當一個逃命人而已。叔公說,叔公雖然老,保護你,總能盡一份力。而且老古人言早說過了,行霸道,最多只能五十年,日本人的氣數是到了快盡的時候了。
叔公家有維昂伯父夫婦及兩男一女,幾甲的田和茶園,生活還過得去,但必須到山裡砍木頭才有更好的收入。志驤在這裡也不能吃閒飯,他學做農事,叔公叫他不要急慢慢來。他準備成為一個做料仔,就是負責鋸木頭的工作。他先從禾埕中的雜木開始練習,不到一小時,雙手起泡,臂膀痠軟無力。他幾乎不敢相信這是泅過十公理,柔道三段。劍道初段的人所應有的情形。我原來是一個文弱書生嗎?叔公說,在深山裡,力氣與技巧都不是主要的本錢,最重要的是耐力。沒有耐力,在山中根本沒辦法生存。
在附近阿萬嫂住的簡陋樟腦寮裡,第一次遇見奔妹,奔妹一張污漬與汗漬的平庸面孔,胸部也沒有任何的起伏,穿寬鬆衣服所以也看不出腰枝。奔妹擔起月桃,一不下心把月桃刺倒了,志驤好心來幫忙,卻幫了倒忙,差點讓奔妹跌倒,奔妹罵了聲,哼!死人!就走了。阿萬嫂說志驤是個街戇,志驤苦笑著。
記得幾年前志驤第一次來這裡時,叔公家確是一貧如洗,如今孩子漸漸長大,經濟也有了改觀,想不到遇到這樣的時局,大孫去當兵,前途未卜,接下來弟弟也會走上同一條路,不得不為叔公一家人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