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義軍統領吳湯興差人前來邀請仁勇,要他去帶義軍。信海老人同意仁勇之行,同時,阿崙阿岱也要一起同行。老人一批批地送子孫遠行,而且可能是生離死別,對這位老人未免殘忍了些,可是他會忍下去,因為這是擺在每一個台灣人眼前的命運,他要看到侵略者倒下去,還我美麗的河山!
這是三部曲中《沉淪》的梗概,以下是感想:
青年戀情在戰爭的洗禮中而蛻變:阿岱犯下大錯,以加入義軍來贖罪;阿達受日軍酷刑後的覺悟,從而有了新的契機,帶鳳春出奔,為兩人找出一條活路。
台灣沉淪,但不沉的是台灣人的反抗精神,農民加入義軍,全不計可能失敗的命運,顧念的是保鄉護土。這是最珍貴的反抗精神的傳承,如果台灣現在遭遇厄運,後代子孫應會想起他們的祖先是如何的在捍衛這塊土地!
義軍蜂起,但也只是少數人,大多數人是順民,不過在大變動的時代,也有 些人靠著出賣鄉土而發跡。這是勾結者,他們及其子孫所獲的的利益,已有好幾代。在道德上這些人必須受到譴責,子孫不光榮的過去,也不能被塗脂抹粉,這些人在義軍、義民面前,是抬不起頭來的三腳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