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春明擅長寫小人物這些人物常是社會上被忽略的一群但從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卑微人物的人性,這些人物在某一時期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從這裡也可以看到時代的印記傷痕。《甘庚伯的黃昏》就是這樣的一篇小說,甘庚伯是6768歲駝背、乾枯,耕作四分花生田的老農,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堅毅的小人物形象。

 

甘庚伯已喪偶和四十幾歲的兒子住在一起兒子阿興從南洋回來就精神失常花光家產病情依舊沒改善。阿興發瘋時常像日本兵喊立正稍息,這種症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戰後創傷症候群」,精神失常的程度不一,嚴重的就像阿興一樣,瘋瘋傻傻,忘了自己是誰,美國越戰之後就有十幾萬人罹患這種病症;從南洋回來的台灣兵,也有相當多的人得了這種病。

 

鄰居小孩阿輝來跟甘庚伯說阿興脫光光跑到街上很多人在圍觀甘庚伯拼老命趕去有些小孩欺負阿興用爛拔拉田土石頭粒扔阿興,大人講不聽,聽說甘庚伯來了才散去。這些小孩可能還沒受教育,或者年紀還太小不懂人情世故,才會有這樣撒野的行為,也可以說是赤裸的原始人性,強凌弱的行為。

 

路邊的大人就充滿善心叫小孩走開拿蔴袋和草繩給甘庚伯可以把阿興的下體遮住路人紛紛為甘庚伯抱屈

 

人家瘋子是瘋子但是給他養得勇健得很

像老庚伯做人這樣善良命運卻這麼歹?

天實在是太沒眼睛……

 

這些鄉村民不是看客沒有幸災樂禍良善的本性自然地流露良心也許在很多地方消失了但良心就在民間就在村野

 

甘庚伯聽了這些話很欣慰給了他重新振作的勇氣他已下定決心一切可以重頭再來這是正面的回饋在冷漠的現代社會中未必有的溫暖

 

當甘庚伯俯身拉起阿興時父子目光相觸才吃驚地看到阿興蒼白高雅受難的臉孔從來沒有這麼靠近過甘庚伯突然感覺到自己像微粒那樣掉進阿興清澈瞳眸的深潭裡他無助焦急虔誠地直喊:「天哪天哪!」

 

這一幕相當感人甘庚伯對著是自己的愛子,這裡是他生命的體悟這樣無辜的人卻要受此折磨他問天天不語在基督教約伯記中約伯受盡磨難是對信仰的考驗甘庚伯沒有這樣的宗教信仰但他有他活著的哲學,老妻臨終時要甘庚伯對兒子多吞忍她會保祐他們,甘庚伯想這些是屁話。他想起自己的命運,怨嘆得淚都掉下來。雖然這樣,甘庚伯仍敬鬼神,他仍勇敢地面對生活的難題。

 

帶著阿興回家途中已是黃昏甘庚伯腦子裡浮現青翠的豆苗迎著風顫動的生機讓他逗弄出笑容想今年的土豆可以收成一些啦

 

這是甘庚伯在痛苦無助中的希望但作者並不是浮淺的樂觀主義者黃昏夕陽漸沉透過阿輝的視角他遠遠地看到父子倆的黑色背影黑影在蠕動不久消失作者在這裡似乎要表現的是父子生命的悲涼在黃昏中更顯孤單與無助

 

小說最後回家後用五寸釘牢牢釘住關阿興的欄柵的橫梗重搥的聲音夾雜著日本兵喊立正稍息的聲音教晚風吹進村裡的人的心坎特別覺得帶有一點寒意

 

作者給我們淒慘悲涼的意象這是人間的現實,無可奈何,卻須安之若素,沒有多少人能忍受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eyi 的頭像
    yeyi

    葉沂的部落格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