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文興家變》發表於1978這本小說爭議之處:文字的應用與內容的不道德。文字不通、費解的地方頗多,也是本書的特色,作者強調不能輕易地掠過它的文字,我不想探討小說的文字意涵;但另一爭議,小說的不道德,倒是不成問題。細讀這本小說,作者深入的挖掘人心的真實,大膽地揭露父權意識的腐朽、荒謬的裡層,這才是這本小說的主旨所在。

 

家變》有兩條線索一是由小到大范曄與其父相處的過程另一是父親失蹤後范曄的尋親重點在第一條線索

 

父權意識是中國文化獨特的產物在本書中的父權有雙重性格一方面表現在一家之主的父權另方面是傳統文化的父權二者不可分割地連繫在一起

 

范閩賢的祖父做過福建巡府范閩賢對這一身世很引以為傲也要他的孩子記到這一不凡的家世來台後擔任基層公務員住在大雜院中這裡就是現在台北古亭最著名的景點紀州庵,不過當時這個大雜院卻是破破爛爛,讓范曄深以為恥,甚至不敢讓同學進到他們家的屋內。

 

范閩賢收入微薄想多一點出差賺外快的機會但因在辦公室人緣欠佳輪到他的機會並不多總是入不敷出過著告貸、寅吃卯糧的生活。穿不合身的破舊衣服,一雙皮鞋上下層快要分離。貧窮的恥辱對范曄來說超過對父親的孝心。

 

父親自以為是權貴的後裔,對比自己身份低的人總帶有優越感,二兒子要和一出身酒女的台灣人結婚,父親的省籍意識讓他極力阻止,最終二兒子和父親撕破臉,離他而去。

 

母親不讓鄰居在他們的籬笆架曬衣竿,說是會壓垮籬笆,自己架上去就不會。住違建的鄰居小孩跑過來看,被父親趕跑,范曄想,對小孩怎麼可以這樣?

 

母親誣賴洗衣婦偷了他們家的手怕,洗衣婦傷心委屈,最後是在自家的屋內發現,母親也不愧疚,父親顯然也認為這樣的結局不差,因為每個月可省下近百元的洗衣費。青少年的范曄看在眼裡,發出正義值幾個錢的疑問。

 

父親曾解僱人力車夫,但為了虛報費用把他列入僱用支出,有人檢舉,監察院派人來查,范氏父子去找車夫套招,車夫家境比他們還差,但不記恨,願意配合套招,以免被入罪。到車夫家時,范曄感到非常臊赤,但父親仍擺出一向官僚式的臉孔,像是內心蔑視要和這個車夫說話。

 

這是父親不能忘的權貴意識,雖然自身已淪落到和底層民眾相差無幾的生活,但還有他的堅持,他的身段,對不如他的人,總是要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在辦公室裡好像也不太有公事可以辦,桌上看不到太多東西,同事在上班時間看不到人影,可能是兼差賺外快去了。父親經常在背後罵一位同事,但見了面還是打招呼,好像沒什麼心結一樣。

 

父親顯赫家世,過年對祖先要鞠躬,父親生日對父親要鞠躬,范曄對這一套禮節不太能接受。父親用毛筆寫成語,裝成冊子要留給子孫。他看的只有尺牘之類的書,范曄還曾看過父親給他的一本色情書。父親愛唱的是愛國歌曲,如這一首「熱血滔滔,熱血滔滔,像江裡的浪,像海裡的濤……,」這就是父親的文化素養,小時候的范曄會以為很崇高,長大之後才知大父親學識的鄙陋。

 

父親在家是權威但在妻子面前有時卻卑微可憐父母時常的爭吵讓范曄感到痛苦有一次母親懷疑父親有外遇竟逼迫父親下跪范曄對母親的行徑感到不齒但更忿恨父親這一舉動

 

父權意識最明顯的表現在與孩子的爭執上孩子口氣不佳父親的回話最常聽到的是你是在跟父親說話嗎?我是父親不能與之抗爭不可能站在平等的地位好好地和父親討論事情

arrow
arrow

    ye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